吃貨快畫"粽"點 : 端午節吃粽前後你該知道的腸胃照護小知識!

親朋友好一起吃粽子慶祝端午節_端午節的腸胃保健_營養專欄

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,粽子的香氣是不是已經在你心中瀰漫開來了呢?無論是傳統肉粽、鹼粽還是創意甜粽,每一種都讓人食指大動。但你是否曾經吃完粽子後感到胃脹氣、消化不良的經驗,或是量體重被嚇到呢?

別讓美食節日變成腸胃的「苦日子」!本篇文章就要帶你從吃粽前的暖身、吃粽時的搭配到吃完後的舒腸保養,一次掌握過節也能顧腸胃的關鍵「粽」點,讓你從第一口吃得安心,到最後一顆都沒負擔!

 全文快速目錄 : 


為什麼吃粽子容易讓腸胃不舒服?

台灣粽子常見食材_端午節的腸胃保健_營養專欄

【粽子的食材特性】

  • 「高密度」組合,腸胃大挑戰

傳統粽子通常以糯米為主,再加上豬肉、蛋黃、香菇、花生等油脂與蛋白質含量高的食材,高熱量+高脂肪+高澱粉的組合,對腸胃其實是個不小的挑戰。

  • 糯米難消化,滯留腸胃

糯米屬於「黏性食物」,本身消化速度慢,容易造成胃部滯留、脹氣感,特別是對腸胃較弱、胃酸倒流或消化不良的人來說,更容易出現不適。

  • 習慣不當,腸胃更受罪

不少人習慣在空腹時吃粽子,或一口氣吃太多顆,加上節日聚會時常配上冰飲或甜品,這些行為都會增加腸胃的負擔。

【容易引發的腸胃反應】

  • 脹氣 糯米屬於高黏性澱粉類,進入腸道後較不易被分解,容易與腸道內菌群發酵產氣,引發腹部飽脹、打嗝、排氣增加等現象。特別是平時腸胃蠕動較慢的人,更容易產生這種不適。

  • 消化不良粽子通常脂肪含量高,像是滷肉、蛋黃、花生等內餡,會延長胃排空時間,讓人有「飽到不舒服」、「胃悶悶的」感覺。

  • 胃酸倒流高油脂食物會放鬆食道括約肌,加上糯米在胃中滯留時間久,容易導致胃內容物反流回食道,引起胸口灼熱、喉嚨酸澀的胃酸倒流現象。這種情況在吃太快、吃太多、或飯後立刻躺下時更容易發生。

  • 便秘或排便不順糯米質地黏稠,纖維含量低,若攝取不足的水分與蔬菜,可能會讓糞便變得乾硬,進而出現排便困難、腹脹卡便等問題。對於平時腸胃蠕動較弱者年長者尤需注意。

哪些族群要特別注意吃粽子的腸胃負擔?

👴 年長者

  • 腸胃蠕動減慢:隨著年齡增加,消化能力自然下降,尤其是對黏性食物(如糯米)消化力較差。

  • 牙口不好:當食物無法咀嚼得夠細,就容易增加腸胃負擔。

  • 慢性病患者:如有高血壓、糖尿病者,須留意粽子中的高鈉、高糖、高油成分。

📌 解決方法:可以選擇小顆、低脂、五穀類或素粽,搭配蔬菜與湯品,減少內餡調味濃重的品項。

🧒 小孩(尤其3歲以下幼童)

  • 腸胃系統尚未發育完全:糯米難以消化,容易造成腹瀉或脹氣。

  • 咀嚼吞嚥能力有限:誤吞或噎住的風險較高。

📌 解決方法:3歲以下幼兒建議避免吃傳統糯米粽,可自製軟粥型食材或將粽子打碎混合蔬菜泥。年齡稍大可從口感較軟、清淡的粽子開始嚐試,並務必家長陪同進食。

😖 腸胃敏感族群

  • 包括有胃食道逆流、腸躁症、消化不良、曾做過腸胃手術的人。
  • 這些人對高油、難消化的糯米與重口味內餡,容易在吃後出現脹氣、反酸、腹瀉或便秘。

📌 解決方法:可先吃少量測試反應,搭配溫熱湯品幫助消化,並在飯後稍作走動,不宜立即平躺或久坐。

吃粽子分前、中、後,享受美味少負擔!

吃添加花生粉的粽子_端午節的腸胃保健_營養專欄

【吃粽前:幫腸胃「熱身」準備】

1. 避免空腹直接吃 :    

空腹直接吃糯米類食物,胃酸會大量分泌與黏性食物互動,容易刺激胃壁。建議先喝點溫湯或吃點青菜。

2. 選較清淡、油脂少

若平常容易脹氣或胃酸過多,建議選擇瘦肉、蔬菜類或五穀粽,避開蛋黃、肥肉與太多鹹料的粽子。

3. 份量控制 ,剛剛好最美味

記得任何情況都把握別過量,「一餐一顆」就足夠,別因為太美味就連吃三顆當正餐。

【吃粽時:聰明搭配 腸胃減壓】

1. 搭配蔬菜  增加膳食纖維 :  

蔬菜中的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,促進糯米的排出。建議搭配如清炒高麗菜、涼拌黑木耳、海帶芽沙拉等清爽菜色。

2. 拒絕冰飲 溫水最護腸 :  

許多人大熱天會搭配冷泡茶或冰飲,其實這會讓胃部收縮、消化功能下降。溫開水、溫茶飲(如決明子茶)更能幫助消化。

3. 適量咀嚼 慢慢吃 :  

糯米食物特別需要咀嚼充分才能在口腔中與唾液結合初步分解,咬得慢一點,腸胃壓力也就小一點。

【 吃粽後:消化幫手不能少】

1. 飯後動一動 幫助腸胃蠕動 :

  吃完粽子後不要立刻躺下或久坐,可以散步10~15分鐘,或做簡單的腹部拉筋動作,有助排氣、減輕腹脹。

2. 保健食品助陣 益生菌或酵素補一點

如果你本身腸胃敏感,可以適度補充益生菌消化酵素,幫助食物分解與益菌平衡。特別是在節日期間飲食較油膩時,能有效減少脹氣感。

3. 排便卡卡?補水+高纖才是王道 :  

糯米容易「卡腸」,如果有排便不順情形,記得多喝水,多攝取膳食纖維,如地瓜、奇異果、燕麥等,幫助腸道清理。

腸胃調理的日常保養技巧(不只端午節用得上!)

  • 飲食清淡、規律三餐避免暴飲暴食,定時定量最好。

  • 每週固定補充益菌來源益生菌、優格、納豆、味噌湯。

  • 避免過量高脂高糖飲食降低胃部與胰臟壓力。

  • 生活作息穩定,減少壓力壓力大也會引起腸躁、胃痛喔!

常見FAQ:端午節腸胃保健小教室

Q1:吃完粽子胃脹怎麼辦?
A:可嘗試喝溫熱茶(如陳皮茶、山楂水)、飯後散步,或適度服用消脹氣成分的保健食品。

Q2:小孩可以吃粽子嗎?
A:3歲以上可少量吃,但避免肥肉、蛋黃、鹹蛋類,建議挑選小顆、清淡的粽子,並搭配蔬菜。

Q3:長輩吃粽子需要注意什麼?
A:建議避開糯米含量高的傳統粽,可選擇五穀粽、素粽等較易消化選擇,並注意食用份量。

Q4:可以把粽子當正餐嗎?
A:可以,但需搭配均衡配菜,如蔬菜、湯品,並控制份量(1顆約等於1碗飯熱量)。


美味的粽子特寫_端午節的腸胃保健_營養專欄

吃得開心,更要吃得安心!

節慶是和家人共享美食的溫暖時光,但也別忘了腸胃的感受。只要多一點準備、多一點搭配技巧,即使吃上兩三顆粽子,也能讓身體「輕鬆上桌、快樂下肚」。

這個端午節,就讓我們畫好腸胃的「粽」點線,吃得盡興,腸道也能笑咪咪吧!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