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只看體重!搞懂這4大指標,你才是真正的健康體態
你是否曾站在體重機上,看到體重數字很滿意,但照鏡子卻覺得自己看起來有點肉?或者,體重明明不重,健康檢查報告卻顯示體脂肪過高?
這正是因為,健康的體重不能只看單一數字。一個健康的體態,是肌肉、脂肪和骨骼的平衡。想要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你需要更全面地評估。
本文將告訴你4個不可不知的關鍵指標,教你精準判斷自己的健康體態,告別「隱藏性肥胖」的威脅。
指標一:身體質量指數(BMI)
BMI 是最常見也最簡單的體重評估工具。它透過身高和體重來判斷你的體重是否落在健康的範圍內,能初步篩檢出過重或過輕的族群。
-
計算公式: 體重 (公斤) ÷ 身高 (公尺) ²
-
台灣成人健康標準:
-
體重過輕: BMI < 18.5
-
健康體重: 18.5 ≤ BMI < 24
-
體重過重: BMI ≥ 24
-
小提醒: BMI 值並未考慮肌肉和脂肪的比例。因此,肌肉量高的人(如運動員)可能因體重較重,而有較高的 BMI,但他們的體脂肪率可能很低。
指標二:體脂肪率
體脂肪率是指體內的脂肪佔總體重的百分比。這是判斷是否為「泡芙人」的關鍵指標。即使 BMI 正常,如果體脂肪率過高,仍可能面臨健康風險。
-
男性健康標準: 14% - 24%
-
女性健康標準: 21% - 36%
小提醒: 體脂率的正常範圍會因年齡、性別而異。通常女性因生理構造,體脂肪率會比男性高。
指標三:腰圍
腰圍是評估「腹部肥胖」最簡單的方式。過多的腹部脂肪(也稱內臟脂肪)與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等慢性病高度相關,對健康的威脅更大。
-
男性健康標準: 腰圍 < 90 公分
-
女性健康標準: 腰圍 < 80 公分
指標四:內臟脂肪
內臟脂肪是指包覆在腹腔內臟器周圍的脂肪。與皮下脂肪不同,過多的內臟脂肪會分泌發炎物質,對健康的威脅更大。即使體重和體脂率正常,也可能因為內臟脂肪超標而成為「隱藏性肥胖」。
-
如何測量:
-
最簡單: 測量腰圍。
-
較精確: 體脂計通常會提供內臟脂肪指數,可作為日常參考。
-
常見問題 FAQ
Q1:為什麼我的體重輕,但體脂率還是很高?
A1: 這就是所謂的「泡芙人」體型。通常是因為缺乏運動、肌肉量不足,導致基礎代謝率偏低,即使攝取熱量不多,仍容易囤積脂肪。
延伸閱讀 : 體脂超標怎麼辦?別當「泡芙人」!5個關鍵習慣,幫你打造易瘦體質!
Q2:體脂率和內臟脂肪有什麼不同?
A2: 體脂肪率是全身脂肪的比例,包含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。而內臟脂肪是特指腹腔內的脂肪,對健康的危害更大。
Q3:除了量腰圍,還有其他方式評估內臟脂肪嗎?
A3: 除了體脂計,最精確的方式是透過核磁共振(MRI)或電腦斷層掃描(CT)進行評估,但這些方式主要用於醫療用途。
Q4:如何才能有效降低體脂肪?
A4: 減脂的關鍵在於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(結合有氧與肌力)、充足睡眠,以及足量水分。這些習慣能從根本上提升你的新陳代謝,讓身體成為一個更會燃燒脂肪的體質。
綜合評估,才是健康之道
單純的體重數字,無法完整呈現你的健康狀況。一個健康的體態,是肌肉、脂肪和骨骼的平衡。建議將 BMI、體脂肪率、腰圍與內臟脂肪這四個指標納入你的健康管理中,定期測量與追蹤。
如果你對自己的身體指標有任何疑慮,最準確的方式是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,獲得個人化的建議。